【编者按】《技与道——北京画院画家系列专题视频》自2018年末拍摄项目启动以来,历时3年间,北京画院与雅昌艺术网通力合作,整合学术资源,陆续摄制推出了前四季节目近40位画家的短视频专题,旨在记录北京画院画家在新时代文化语境下的学术思考、艺术创作与教学传承,使美术界与社会对北京画院画家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全面展现北京画院的创作和教学风貌。2021年,我们继续推出《技与道——北京画院画家系列专题视频》第五季,敬请关注与期待!本次推出的是艺术家庄重。
庄重
庄重出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是著名作曲家庄汉,从小在音乐上的耳濡目染,让他在油画的创作上不仅停留在表面景色的刻画,而将精神深层的感知传递到绘画中。
虽然如今从事油画创作,但庄重自小习的是中国书画。中国书画中一笔有乾坤的简洁表达对庄重影响很大,同时也培养了他对生活细微处的关注和对美的敏锐感知。
无题 130cm×194cm 布面油彩 2019年
他爱生活,爱风景,爱这变动不居的天地万物。他一路走走停停,把自己的所观所感化为笔下的风景。他的油画吸收并消化了西方历代大师在风景画创作中最独特的元素,并为己所用。
如果抛开科学性的焦点透视观察方法和从具象到抽象,从描绘形似到追求意境的创作手法演变,色彩始终是西方风景画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在庄重的画面中,对色彩细致入微的敏锐和绝佳的把控感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波痕清浅之一 60x80cm 2017
雅昌艺术网:您之前学习国画,也练习书法。后来为何转向了油画创作?
庄重:因为是对材料的兴趣。我初中的时候才接触到油画这个材料,当时就觉得油画颜料的可塑性很强,画笔挫拍跺擦出的稀薄浓淡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视觉效果。也是出于对油画材料的迷恋,转向了油画创作。
布达佩斯的雪之二 194x390cm 2017
雅昌艺术网:回过头来看,中国书画的学习和实践对您如今的油画创作有什么影响?
庄重:这个影响很大。虽说我转向了油画创作,但对书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一直在持续。中国文化是向内与向外的双向体悟:向外体万物之理,向内悟心灵之道。中国哲学的长期浸润,让人对生活细节有更加敏锐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培养出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感觉,这种感觉很难说清,只能自己慢慢体会。在油画的创作中,我也会不自觉地将这种感受书写出来。此外,在油画用笔方面,阶段时间内,我会有意识地结合中国画的用笔和在绢上的画面效果。
十月的克鲁姆洛夫小镇之四 194x390cm 2017
雅昌艺术网:在将两者结合的时候,您有什么样的感受?
庄重: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西合璧是很难的。两者在画面上结合的分寸往往不太好量化,没有规定的路径。我在画的时候带着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然后跟我所理解的油画的方式结合。这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偶发,包括材料运用的偶发和画面效果的偶发,我对偶发的效果很感兴趣,有意识的将它固定住,慢慢就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符号。
暮云合璧 30x40cm 2017
雅昌艺术网:也许正因如此,您的一些油画长着一副“中国面孔”。
庄重:其实我在画画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在创作之前没有预想一定要用怎样的手法,在油画中应该如何体现出中国文化,所有的东西都慢慢渗入、融合进来。我只是把我感兴趣的题材以及我对绘画的思考,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因此,我的一些画时间跨度会比较大。对我来说,绘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个看似轻松的画面,却需要反复修改。因为一些东西需要在修改的“遍数”(意为一遍一遍的修改)中慢慢寻找。在“遍数”中隐含着“变数”,两者不断的交织。
也因为如此,我十分沉迷绘画,创作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变化的因素。
十月的克鲁姆洛夫小镇之五 30x40cm 2017
雅昌艺术网:看来您很喜欢创作中不确定、意外的东西。
庄重:对。就创作而言,每个艺术家都有一个定式和风格。观者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这是谁的作品。但每个艺术家在创作上都不满足,都希望有所突破。突破的乍现口很多时候都来自于创作中的偶然。
就艺术家而言,个人的风格会产生变化。我的变化是渐变,就像人的容颜随着时间而产生细微的变化。这个过程很慢,但很自然。但也有一些人的变化很剧烈,如毕加索。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在画画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长处、优势等等,把精力专注于自己合适且感兴趣的地方。这个过程中,受到别人影响也很正常,一些有益的影响进入画面,剔除掉原有画面的一些因素,绘画总是一个加加减减的过程。
布达佩斯之四 60x80cm 2017
雅昌艺术网:就像您的创作一样,从具象到抽象,画面本身始终是不断变化的状态。为何会出现具象、抽象并举的创作面貌?
庄重: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写实的具象的艺术,也画了系列作品。但是之后对自己的创作面貌不满足。那时候想,自己应该创作一些先锋的、革新的艺术形式,便开始创作抽象艺术。
后来过了几年,我发现抛开自身的创作特点,一味追逐抽象不太明智。于是又转过头画偏具象的作品。
艾斯特根的秋之一 80x100cm 2016
我并不觉得这等于回到了起跑线,也不觉得所有的艺术尝试都是成功的。这些尝试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提醒,让我反观自身:更加明白哪些题材、手法是我感兴趣的,又有哪些方式更适合自己的表达。
这是一个慢慢寻找的过程。如今的社会很多元,很多种表达手法摆在人们眼前,可以随意选择。所以不用拿条条框框约束自己。以写实著称的画抽象也没有关系;以抽象闻名的画具象也都可以。就这一点而言,我很喜欢里希特和大卫.霍克尼,他们从不给自己设限。
万叶千声之一 60x80cm 2016
雅昌艺术网:也正如靳尚谊所言,重要的不是风格,而是品格和格调。
庄重:通俗地说就是,不在于你用什么方式表达,而在于你表达了什么。艺术风格眼花缭乱,但影响人们的大多是内容本身对绘画史、美术史有突出贡献的,如西方的印象派、野兽派等等。艺术家应当在这个生态中找到自己的安心所在。
雅昌艺术网:在创作中,您是否找到这样一个“安心所在”?
庄重:这个是会变的。我曾经喜欢画冬天的雪景,后来又去画俯瞰大地的景色,然后又对水中倒影感兴趣,这是一个慢慢的过程,也是对某一个题材的不满足。
影之舞之三十四 布面油彩 130x194cm 2014
而且画某一题材久了之后,手上会有一种很“油”的感觉,一上手自己就已经预设到了画面结果。于是,我就相对有意识地去找别的感兴趣的题材,作为储备放在那儿。画就是因为要有新鲜感,有偶发性,而且人要把这个给抓住。其实人的思想变化更快,比画要快,许多东西经过一段时间沉淀之后就可以在画面中找到一个合适的题材,把自己的感受加进去。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题材都能入画,比方说我画倒影,也不是所有的倒影都能入画,而是这一倒影要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足以衍生出一个想法或对颜色、光影的思考。正是许多个有意思的点,才能构成一个系列绘画。但这一系列又要有延续性,这个很重要。
《影之舞之十》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系列绘画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连续性。而且您经常会回过头画以前的题材。
庄重:当我回过头来画以前画过的题材后,所有的东西,比如手法、意境等都不一样了。画面元素的主次发生变化,又处于一个绝妙的平衡。对我来说这个很有意思。
雅昌艺术网:能不能请您简单总结一下您个人在艺术上的追求?
庄重:我希望能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画面能呈现出一种简单、纯粹和朴素,表达手法尽量简洁。
但对我而言,这个简洁并不是做减法,有可能是做加法。我很喜欢罗斯科,他的画面就像由一种颜色或者几个色块组成。有时候确实会出现画面元素增加了,但作品的气质却更为朴素、纯粹。我希望我的作品最终能呈现出这种简单,即便是通过给画面做加法也无所谓。
影之舞之二十一 194x390cm 布面油彩 2013
雅昌艺术网: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油画是源自西方的。您认为,如何让油画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扎根?
庄重:说实话,这个问题我没有多考虑。中国文化绵延数千年部分靠的就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我想,从中国文化角度考虑,它并不排斥、拒绝西方文化元素。油画颜料只是一种材料和媒介,只要喜欢就可以拿来借鉴、运用。毕加索就经常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国外的服装设计师也经常借鉴中国元素。
影之舞之九 194x130cm 2011 获“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奖和第五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雅昌艺术网:不用想东西之分,要运用任何有助于真实表达自己的材料,不能给自己设防。
庄重:不要给自己设定那么多限制。如今,我们面对的不是单一的文化传统或文明,我们面对的是无数的文明系统,我们有更多选择。但是这个时候,不知如何选择就很容易迷失。所以说,这是一个选择特别丰富的时代,但又是一个容易迷失自己的时代。
生生不息之二 194x130cm 布面油画 2009
雅昌艺术网:这次拍的技与道是系列专题片的主题,您如何看待技和道的关系?
庄重:技法重要与否要看个体的具体情况。一些人为技法所累,当然需要从中挣脱出来。但有些人技法不足,无法通畅表达自己时,技法的锤炼便成了必经之路。能做到“无法而法”,是很高的境界。一幅好的作品,构图氛围独到,细节也一定值得回味。细节的基础便是纯熟的技法。
《冬至,第一场雪》(100x195cm)1994,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
但技是基础,道的表达还要靠艺术家对画面整体气韵的把握,对局部的处理,以及他整个人的文化修养。就像齐白石老先生,一笔下去,技法纯熟又万象并生,所谓平淡自然,就是在技之外又蕴含着万物之道。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北京画院的教学方式?
庄重:我觉得这个挺好的,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有一个传承性,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学院教育体系缺失的一块。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关键时刻,老师是非常重要的,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几句话,学生就不至于做得很偏。
(文/李家丽 佟欣鑫 拍摄剪辑/张凯 侯宇博)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